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恐怖的“黑死病”鼠疫暗流涌動

恐怖的“黑死病”鼠疫暗流涌動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09-8-16 09:27
【分頁導航】


  在醫(yī)學技術(shù)昌明的今天,相對于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主流”傳染病,在傳染病家族的魑魅魍魎圖中,鼠疫漸漸成為了小角色。

  為鼠疫治療立下頭功的要數(shù)抗生素。自從上世紀40年代末鏈霉素發(fā)現(xiàn)以來,它就一直被作為治療鼠疫的首選藥物。有統(tǒng)計表明,只要能做到及時就醫(yī),經(jīng)鏈霉素治療后,死亡率可由50%~90%降低到5%以下。

  鏈霉素是灰鏈霉菌自然分泌的一種化合物,繼青霉素之后,它是人類找到的第二種源自微生物的抗生素。青霉素殺菌的原理是“強攻”病菌的細胞壁,導致其缺損,從而使病菌失去保護屏障,繼而破裂死亡。但鼠疫桿菌的特殊之處在于,其外周除了細胞壁的保護之外,還有一種由多糖類物質(zhì)組成的莢膜,這如同為鼠疫桿菌披上了一層盔甲。因而對付這種病菌,青霉素就不太靈光了。

  鏈霉素棄強攻而選擇智取,它作用的靶點是病菌的核糖體,這種細胞器在細菌中的作用是蛋白質(zhì)的加工廠,細菌生長繁殖所必須的蛋白質(zhì)都由這一加工廠生產(chǎn)。鏈霉素占領并破壞了加工廠后,病菌如同被掐住了七寸的毒蛇,除了乖乖送命別無他途。

  對于傳染病的防控,疫苗從來就是一把利器,鼠疫也不例外。目前使用當中的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前者在1946年首次應用于人類。但該疫苗的有效性是間接從越戰(zhàn)美軍的感染情況中得出的,目前并無確定的臨床試驗證實其效果。我國一直沿用的是減毒活疫苗,一般認為這種尚有生命力的疫苗可以在體內(nèi)短暫繁殖,因而能夠更好地刺激免疫系統(tǒng)。

  而今即便效果稍好的減毒活疫苗依然存在種種問題,如不良反應較大、有潛在毒性、對肺鼠疫不能完全保護等。一些新型疫苗——如蛋白質(zhì)疫苗、核酸疫苗以及亞單位疫苗——尚處在研發(fā)和臨床試驗階段,還沒有一種能付諸實用。

  最讓人憂慮的是鼠疫桿菌的抗藥性。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從一位馬達加斯加的腺鼠疫患者體內(nèi)分離得到一株病菌,吃驚地發(fā)現(xiàn),由于該株菌內(nèi)含有一個特定的質(zhì)粒,使之對鏈霉素、壯觀霉素、磺胺嘧啶、四環(huán)素等多種抗生素都存在高抗性。雖然多藥耐藥菌株極為罕見,但這仍為抗生素治療蒙上了一層陰影。(風之樺 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科學松鼠會會員。)

  跳蚤從野生或城市老鼠身上攜帶了鼠疫病毒,然后傳染給人類。野生型鼠疫病毒在37攝氏度左右會產(chǎn)生毒素,使得人體天然免疫基因難以激活,借以逃避炎癥反應,最終對人產(chǎn)生致命的傷害。而基因改造型鼠疫,則人體可以激活天然免疫基因,產(chǎn)生炎癥,殺死病毒,得以康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