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網(wǎng)評>> 事件>> 嫌“臟”掏耳朵真的沒必要

嫌“臟”掏耳朵真的沒必要

byb.cn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9-9-21 00:01

    【byb.cn 】(來源:北京日報)最近,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志刊登的一篇報道引發(fā)關注。文中提到,一名女性每天晚上都有用棉簽掏耳朵的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先是聽力出現(xiàn)問題,接著出現(xiàn)了顱內(nèi)感染,差點危及生命。

 

導致這一嚴重后果的禍首竟是掏耳朵時殘留的棉纖維。很多患者詢問,“硬的工具掏耳朵不安全,怎么軟的棉簽也這么可怕?”“我掏耳朵從來沒出過事,那以后還能不能掏了?”

 

其實,因為掏耳朵導致感染,甚至患病需要手術的病例,近些年在醫(yī)院門診中時常能見到。今天就來說一說耳朵到底能不能掏。

 

耳屎對人有益并非多余

 

耳屎的學名是耵聹,為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黃色素,還含有少量水分和鉀、鈉等元素。耵聹產(chǎn)生后一段時間,會隨著水分揮發(fā)變成干片狀,也可能是黏稠狀,即“油狀耵聹”,均屬正常。

 

耵聹雖然有點影響美觀,但對人體是有用的。

一是抗菌:耵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能在耳道皮膚表面筑起一層酸性膜,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環(huán)境下,可起到輕度抗菌作用,保護外耳道免受感染;

二是保溫、保濕:耵聹可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不讓耳道內(nèi)的皮膚過于干燥;

三是防異物入侵:耳道皮膚的細毛被耵聹中的油脂滋潤,可阻擋外界灰塵、防止異物和小昆蟲侵犯鼓膜;

四是防噪:耵聹的存在客觀上緩沖了傳入耳中的聲波,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

 

清潔不當可致顱內(nèi)感染

 

人類清潔自己的身體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耳部不適就醫(yī)處理耵聹外,別隨便自行掏耳朵!

 

正常情況下,耳道內(nèi)的耵聹可以緩慢向耳道口移動,在人咀嚼或張嘴時自行排出。而無法自行排出的耵聹一般都比較堅硬或所處位置較深,清理不當很可能將耵聹推入耳道更深處,結果是引發(fā)耵聹栓塞,以及眩暈、耳鳴、聽力減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適感,甚至對耳道造成永久損傷。因此,經(jīng)常用挖耳勺、火柴棍、棉簽, 甚至自己的小手指掏耳朵的行為,并不科學。

 

掏耳朵為何會引發(fā)感染,能導致哪些疾???

 

首先,掏耳工具本身就可能帶有各種細菌,當它劃傷皮膚時,細菌便會趁機侵入引起流膿或耳痛。尤其是在公眾場所采耳的人,更容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相信一些人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掏耳朵時發(fā)現(xiàn)棉簽上有血絲,卻不太在意。但這種情況若長期存在,相當于反復刺激外耳道的皮膚,不僅會造成外耳道皮膚損傷、發(fā)炎、粗糙增厚,還會增加耵聹分泌,甚至引起外耳道炎或濕疹等疾病。其實,看似潔白的棉簽上滋生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菌、真菌,未經(jīng)消毒掏耳朵,在人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引發(fā)感染。

 

由于耳朵與腦組織距離很近,當患上嚴重的外耳道感染、中耳炎時,對大腦來說就是風險,臨床上有些患者因此出現(xiàn)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并發(fā)癥。這也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女士棉簽掏耳后,引發(fā)顱內(nèi)感染的原因。

 

頑固分泌物應就醫(yī)取出

 

如何正確清理耵聹呢?準確地說,其實沒有必要清理耵聹,可以等它自行排出。

當然,我們也可能遇到無法自行排出的耵聹,比如,位置較深或者比較堅硬。

此時,最好的辦法是到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醫(yī)生會用專業(yè)辦法將栓塞的耵聹取出。對于耵聹栓塞,一般用3%至5%碳酸氫鈉滴耳液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3-4天后由醫(yī)生在耳內(nèi)鏡下將耵聹沖洗干凈即可。

另外,建議大家在游泳、洗澡時盡量避免耳朵進水,若不慎進水,可將頭偏向進水的一側耳朵后適當跳幾下,幫助水流出。切忌不要粗魯?shù)赜檬终泼荛]外耳道口,再借著壓力向外拉,這樣可能導致鼓膜損傷。游泳時戴上耳塞也是保護耳朵的一種好方法。(作者單位:北京朝陽醫(yī)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