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02
-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09
-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02
2017日人口凈增-40萬 孤獨死來臨
[事件] 作者 :byb.cn 日期:2018-1-17 00:01
【byb.cn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1月15日報道 媒體報道,據日本總務省公布,截至2018年1月1日,日本20歲新成人為123萬人,連續(xù)8年在日本總人口的比例不到1%,僅占1.266億人中的0.97%。另一份資料顯示,截至去年9月,日本65歲以上老人達3514萬,占總人口的比例達27.7%,高居全球第一位。這些數據讓人們的視線再次集中到日本的人口問題上。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伴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就進入了“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快車道,許多棘手問題顯現出來,尤其是官方統(tǒng)計中新增加的兩項內容即“孤獨死”和“老齡化犯罪”,成為日本社會之痛。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類似的“日本之痛”正在輻射、蔓延。
經濟衰退社會結構變化的縮影
“孤獨死”是日本創(chuàng)造出來的術語,該詞在2006年正式被載入新版《廣辭苑》,特指那些在獨居生活中因疾病等原因死亡且在生前死后得不到及時援助和殯葬處理。這種情形下的死亡者中尤以高齡老人居多,“孤獨死”也成為老齡化社會的表征現象。
僅以東京都為例,“孤獨死”老人的數量從十余年前的千余例增長到2016年的4287例,而該年度日本全境“孤獨死”者也破了4萬人,上升態(tài)勢明顯。“孤獨死”者從死亡到被發(fā)現的平均時間為20天左右,死亡數月甚至數年才被發(fā)現的例子亦屢見不鮮,白骨化、蛆蟲化等現場報道給人帶來強烈的沖擊。
另一個刺痛社會的問題是老齡化犯罪
日本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者的犯罪案例越來越多。日本官方2015《犯罪白皮書》數據顯示,與20年前相比,該年度的老人犯罪人數翻了4.6倍。在該年度嫌犯中,65歲老人占了20%;被判入獄的老人中竟有40%是“慣犯”,平均入獄6次。
老年人的犯罪逐漸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其成因、動機等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與一般犯罪不同,這些老人犯罪行為中,70%是“小偷小摸”,盜竊罪名成立,在日本會被判入獄。也許令人意想不到,許多犯罪老人的盜竊動機就是為了入獄,一則可獲得安居之所,二則可獲得一日三餐。
當前,“孤獨死”、老齡化犯罪等社會問題正變得日益尖銳起來,老年人晚景凄涼,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失安、失尊、失享”被逐漸放大,令日本跌進了沉悶陰郁的泥沼。
究其原因,一是少子老齡化日趨嚴重,不僅帶來社會與家庭的結構變化,還對人的觀念意識結構調整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二是經濟衰退所導致的產業(yè)結構調整、生產和投資環(huán)境惡化等后果,直接影響了就業(yè)、工薪階層收入和福利待遇等諸多方面,據說日本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失掉長期就業(yè)機會,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三是養(yǎng)老制度,尤其是醫(yī)療照護制度和硬件設施建設滯后,也令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超老齡化社會”已近在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老年人晚境困窘、孤立無援還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即獨特的社交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這些竟成為人際交往的準則。比如“受恩不易,還恩更難”的觀念根深蒂固,使得日本人在保持彬彬有禮的同時,也謹小慎微,拉開距離,既不愿給親朋好友或鄰里鄉(xiāng)親添麻煩,也不愿輕易尋求或接受他人援助。
長此以往,日本社會便形成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社交環(huán)境。每當入境日本,筆者總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之感。事實上,不僅是黎明,晝間夜晚、大街小巷都是如此。安靜從社會文明的角度看也許是一種進步,但安靜到需要去尋找“勃勃生機”的程度就耐人尋味了。一項針對年輕人意識的官方調查顯出來的前景很可怕,54.9%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而有77.9%的年輕人竟然充滿了“郁悶感”。年輕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遲暮之年的老人了。
目前,日本面對的問題已不是老齡化那么簡單了,而是進入到了“超老齡化社會”階段: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而這些65歲老人中又有四分之一在調查中明確回答是“無依無靠”。
為緩解“孤獨死”及老齡化犯罪問題,日本政府從“少子化”入手,在生育、醫(yī)療、入托、教育等方面都給予相關家庭財政補貼,試圖希望通過增加人口紅利實現“老有所依”,不過,盡管出臺了諸多政策,但仍如隔靴搔癢。據日本官方通報,2017年度生死相抵,日本人口繼續(xù)下跌40余萬。
可以說,日本的終老之痛已成為難解的社會之痛,其他即將或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都須引以為戒。(文/任景國 時事評論員)
自上世紀80年代末,伴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就進入了“少子老齡化”社會的快車道,許多棘手問題顯現出來,尤其是官方統(tǒng)計中新增加的兩項內容即“孤獨死”和“老齡化犯罪”,成為日本社會之痛。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國家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類似的“日本之痛”正在輻射、蔓延。
經濟衰退社會結構變化的縮影
“孤獨死”是日本創(chuàng)造出來的術語,該詞在2006年正式被載入新版《廣辭苑》,特指那些在獨居生活中因疾病等原因死亡且在生前死后得不到及時援助和殯葬處理。這種情形下的死亡者中尤以高齡老人居多,“孤獨死”也成為老齡化社會的表征現象。
僅以東京都為例,“孤獨死”老人的數量從十余年前的千余例增長到2016年的4287例,而該年度日本全境“孤獨死”者也破了4萬人,上升態(tài)勢明顯。“孤獨死”者從死亡到被發(fā)現的平均時間為20天左右,死亡數月甚至數年才被發(fā)現的例子亦屢見不鮮,白骨化、蛆蟲化等現場報道給人帶來強烈的沖擊。
另一個刺痛社會的問題是老齡化犯罪
日本的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者的犯罪案例越來越多。日本官方2015《犯罪白皮書》數據顯示,與20年前相比,該年度的老人犯罪人數翻了4.6倍。在該年度嫌犯中,65歲老人占了20%;被判入獄的老人中竟有40%是“慣犯”,平均入獄6次。
老年人的犯罪逐漸演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對其成因、動機等的追蹤調查結果表明,與一般犯罪不同,這些老人犯罪行為中,70%是“小偷小摸”,盜竊罪名成立,在日本會被判入獄。也許令人意想不到,許多犯罪老人的盜竊動機就是為了入獄,一則可獲得安居之所,二則可獲得一日三餐。
當前,“孤獨死”、老齡化犯罪等社會問題正變得日益尖銳起來,老年人晚景凄涼,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失安、失尊、失享”被逐漸放大,令日本跌進了沉悶陰郁的泥沼。
究其原因,一是少子老齡化日趨嚴重,不僅帶來社會與家庭的結構變化,還對人的觀念意識結構調整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二是經濟衰退所導致的產業(yè)結構調整、生產和投資環(huán)境惡化等后果,直接影響了就業(yè)、工薪階層收入和福利待遇等諸多方面,據說日本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失掉長期就業(yè)機會,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三是養(yǎng)老制度,尤其是醫(yī)療照護制度和硬件設施建設滯后,也令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超老齡化社會”已近在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老年人晚境困窘、孤立無援還有著更深層的原因,即獨特的社交環(huán)境和文化因素,這些竟成為人際交往的準則。比如“受恩不易,還恩更難”的觀念根深蒂固,使得日本人在保持彬彬有禮的同時,也謹小慎微,拉開距離,既不愿給親朋好友或鄰里鄉(xiāng)親添麻煩,也不愿輕易尋求或接受他人援助。
長此以往,日本社會便形成了“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社交環(huán)境。每當入境日本,筆者總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之感。事實上,不僅是黎明,晝間夜晚、大街小巷都是如此。安靜從社會文明的角度看也許是一種進步,但安靜到需要去尋找“勃勃生機”的程度就耐人尋味了。一項針對年輕人意識的官方調查顯出來的前景很可怕,54.9%的被調查者有“孤獨感”,而有77.9%的年輕人竟然充滿了“郁悶感”。年輕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遲暮之年的老人了。
目前,日本面對的問題已不是老齡化那么簡單了,而是進入到了“超老齡化社會”階段:65歲以上老人占人口比已經超過四分之一,而這些65歲老人中又有四分之一在調查中明確回答是“無依無靠”。
為緩解“孤獨死”及老齡化犯罪問題,日本政府從“少子化”入手,在生育、醫(yī)療、入托、教育等方面都給予相關家庭財政補貼,試圖希望通過增加人口紅利實現“老有所依”,不過,盡管出臺了諸多政策,但仍如隔靴搔癢。據日本官方通報,2017年度生死相抵,日本人口繼續(xù)下跌40余萬。
可以說,日本的終老之痛已成為難解的社會之痛,其他即將或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都須引以為戒。(文/任景國 時事評論員)
有關【老齡化】的相關文章和視頻
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 [事件]從牙膏管回收看環(huán)保11-14
- [事件]三歲開始學用筷子11-14
- [事件]兒童十大健腦食物11-14
- [事件]遠離恐懼能保護心腎11-13
- [事件]罐印里的病跡11-13
- [事件]中青年女性更健康 老年男性...11-13
- [事件]銀齡人才各地搶著要11-12
- [事件]“第四高”為何找上年輕人11-12
最新文章
- [本站]大白天大馬路摔了大跟頭11-14
- [事件]從牙膏管回收看環(huán)保11-14
- [事件]三歲開始學用筷子11-14
- [事件]兒童十大健腦食物11-14
- [事件]遠離恐懼能保護心腎11-13
- [事件]罐印里的病跡11-13
- [事件]中青年女性更健康 老年男性...11-13
- [事件]銀齡人才各地搶著要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