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別有病》網(wǎng)站

bybcn
別有病首頁>>原創(chuàng)>> 本站>> 生命真的在于運動嗎?

生命真的在于運動嗎?

byb.cn
[本站] 作者 :大道至簡 日期:2016-6-8 00:01

  【byb.cn 大道至簡】2016年6月1日19時許,前全國律師協(xié)會主席于寧在跑步機上運動時,引發(fā)心臟病猝死,享年62歲。

  在跑步機上猝死的案例并不罕見,無獨有偶,2004年4月8日,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也是在跑步機上猝死的,享年54歲。


byb.cn
生命真的在于運動嗎?


  其實,當下運動猝死的案例頻發(fā),不只是在每次馬拉松比賽時,甚至就是我們平常的中學生、大學生的體育課上,也會經(jīng)常發(fā)生運動猝死之事。題圖是發(fā)生于2015年10月22日,發(fā)生在云南昆明國貿(mào)中心一家健康房中,一個36歲的女白領在跑步機上跑步時暈倒,醫(yī)院診斷為創(chuàng)傷性腦疝,搶救無效死亡,監(jiān)控拍下了當時的畫面。


  那人們不是常說,生命在于運動嗎?可為什么很多人卻在運動中猝死了呢?那我們究竟是運動還是不運動呢?今天我就此問題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其實真理無對錯


  “生命在于運動這話沒有對和錯之分。換言之,對于不同體質的人,在不同的時間段,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做不同強度的運動,既可以頤養(yǎng)天年,也可以危及生命,一切的一切,都在于如何把控這個“度”。

  適度的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愉悅心身健康。但如果不考慮個體的體質差異和環(huán)境,一味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方式,其結果就有可能發(fā)生運動猝死。


byb.cn

于寧律師

byb.cn
愛立信(中國)總裁楊邁

  從醫(yī)學角度而言,運動猝死通常多是心源性猝死。也就是說,多是因為心梗而死。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跑步大全》的作者詹姆斯·菲克斯。他在1977年寫成此書,讓全世界一起“跑起來”的口號曾經(jīng)風靡美國,他提倡的理念是每天跑。但遺憾的是1987年,菲克斯在完成了每日一跑后,卻因心臟病發(fā)作離世,年僅52歲。


  盡管在跑步圈里對詹姆斯·菲克斯之死說法很多,有專家說他本身就有心臟病家族史,他的父親就是在43歲時因心臟病去世的。如果他不參加跑步,很有可能活不到52歲。但不可否認的是,長期過度的跑步把他的心臟給累壞了。


  據(jù)2015年2月4日《錢江晚報》: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丹麥科學家做了一組長達12年、涉及近1500名研究對象的跟蹤調研,結論是:
  以跑步為例,每周最多跑3次,每次不能超過48分鐘,如果過了這個運動量,死亡率和從來不運動的人群一樣。尤其是對于那些資深跑者來說,顯然每周三次,每次48分鐘的運動量根本跑不夠。


  這份來自丹麥腓特烈斯貝醫(yī)院哥本哈根市心臟病研究所的權威調查報告,在過去12年中,研究人員追蹤了兩組不同人群的健康狀況:
  一組是1098名跑步愛好者,對比組是413位每日久坐、不參加運動的人,所有調查對象一開始都是身體狀況良好,年齡分布也差不多。在跑步者組中,已有128人死亡,不運動組里有28人,前者的死亡率要遠遠高于后者。
  不光看樣本死亡率,分析跑步者的運動頻率、強度和健康狀況的對應關系,醫(yī)學專家得出了精確的結論:
  最健康的跑步健身強度就是每周跑3次,總量144分鐘以內(nèi),而且跑步的速度應該控制在慢速或中速。這樣做最能長壽,而超過這個量,健身反而變成了傷害。
  專家還強調,跑得快,要比跑得久更傷身,那些用較快配速跑步的對象,其死亡風險和從來不運動的人一樣。
  此前已有醫(yī)學研究證明:過量運動,主要包括馬拉松、鐵人三項以及長距離自行車騎行,讓心臟負擔過重,從而造成心臟與主動脈的結構變化,引發(fā)猝死危險。


  二、何謂心源性猝死


  簡單地說,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fā)作后,1小時內(nèi)發(fā)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其特點有三,①死亡急驟,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換言之,心源性猝死,多數(shù)是心梗而亡。


  可有網(wǎng)友問了,很多人做過體檢了,并沒有冠心病,可為什么會發(fā)生心源性猝死呢?

  通常情況下,導致心梗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硬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主動脈堵了(一般要裝支架解決),這種情況是漸進的,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但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心肌缺血導致的心梗猝死,這些多發(fā)生在中青人身上。那心肌缺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體的心臟,就尤如汽車的發(fā)動機。發(fā)動機在工作時,要不停地做活塞運動,它需要機油來泡著,以便潤滑和降溫。如果機油虧了,比如汽車托底漏油了,發(fā)動機就會在缺油的狀態(tài)下工作,時間一長,發(fā)動機就粘缸了。


  人的心臟也是一樣,它像一個泵,也在不停地收縮給全身泵血,它也需要血來“泡”著。一個成人,正常情況下假設全身的血液總量是5000毫升,但如果這個人血虧了,變成4500毫升了會怎么樣呢?通常就會感覺全身無力。但此時,你卻不顧這種情況,去做劇烈的運動,導致全身的血液涌向了四肢,致使心臟的血供減少,導致心肌缺血,而發(fā)生類似汽車發(fā)動機“粘缸”的“心梗”情況出現(xiàn)。


  三、血虧如何出現(xiàn)的?


  可那位看官問了,我也沒獻血,也沒受外傷,我怎么會發(fā)生血虧呢?

  事實也確實如此,盡管現(xiàn)代醫(yī)學很發(fā)達,但還真沒有一種儀器能夠準確測定出每個人的血液總量到底是多少。中醫(yī)通常說這個人血虧、血虛,主要是通過人的氣色和舌苔的顏色來診斷的,但也只能定性,而無法定量。那在沒有外傷失血的情況下,為什么會造成血虧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飲食

  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jīng)過消化吸收會變成氣血精微物質。如果我們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必定會造成氣血不足,這個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第二,睡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我們經(jīng)常的熬夜,必定會導致人體無法正常的造血。大家看一下中醫(yī)大師陳玉琴有關“26歲的日本女人無月經(jīng)”的事就明白熬夜的危害了。這個視頻說的是一位26歲的日本女子,她是做小姐的,白天睡覺,晚上出來工作,結果就是不來月經(jīng)了,找遍了日本和中國的名醫(yī),都無法解決,但是陳玉琴給她解決了,而方法很簡單,那就是讓她晚上早睡覺。



  第三,運動

  可能有人很奇怪,為什么運動會造成血虧呢?

  運動必會出汗。中醫(yī)認為,汗為心之液,在外為汗,在內(nèi)為血,如果運動時大汗淋漓,非但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因為“失血”了。

  可有看官問了,出汗不是為了排毒嗎?

  沒錯,出汗確實是為了排毒。在我接觸的病人當中,有很多就是因為身體不出汗,尤其是后背不出汗而生病的。前幾天我寫的個30出頭的女子淋巴瘤的案例(http://0205237.com/doc_12080.aspx)就說明這點。不出汗肯定是不行的,人體就無法排毒,但如果總出大汗同樣對身體有害,因此出汗也要有度。運動時,出微汗是最有益健康的。


  第四,壓力

  如果一個人工作和生活壓力過大,必定會影響了身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這就是中醫(yī)所說的“思傷脾”。脾又主運化、主肌肉。長期壓力過大,思慮過重的人,不是身體過胖就是過瘦,這些都是脾虛的表現(xiàn)。長期的脾虛,必定會導致血虧。


  綜上所述,現(xiàn)代人大都處于高度競爭的社會當中,此時身體已經(jīng)處于疲憊的亞健康狀態(tài)。一些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信奉“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為了提高身體素質,在很疲勞的狀態(tài)下仍然去運動,結果悲劇就是這樣發(fā)生了。發(fā)生運動性猝死者,如果本身沒有冠心病,那就多半與長期血虧而致心肌缺血導致心梗有關。


  判斷是否會發(fā)生運動猝死的關鍵是運動的強度的把握。一定要在充足的睡眠之后去運動,絕對不能頭天熬夜了,第二天去做劇烈的運動,很多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的猝死,都與長期熬夜有關。而文章開頭提到的于寧律師,很有可能與其長期的工作壓力以及熬夜有關。如果運動之后感覺疲勞,一定要減少運動量,要以運動后是否身心愉悅作為判斷運動強度的標準。


  生命在于運動,這話沒錯,而之所以發(fā)生運動猝死,則是運動的度沒掌握好。世間萬物沒有絕對的真理,當然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只有把握好度,才能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byb.cn

搜索